当前位置: 首页
>> 政务动态 >> 政务动态
乘“数”而上撬动产业转型升级
发布日期: 2025-11-11 10 :05 来源: 办公室 访问次数:
分享到:

11月9日,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闭幕。大会以“共筑开放合作、安全普惠的数智未来——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”为主题,共探技术驱动的产业创新与实践,共商网络空间及前沿技术治理之道,共享数字浪潮带来的发展机遇。

本届峰会期间,我市两家未来工厂、一家数字化服务商参加“互联网之光”博览会;在数字经济产业合作大会上,两个项目签约,总投资超35亿元;2025数据要素赋能新型工业化大赛决赛中,我市一项目斩获一等奖。这些金华元素折射出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状况。

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“互联网之光”博览会以“AI共生、光启未来”为主题,汇聚全球600余家企业带来的千余项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产品。走进“未来工厂·智赋经典”展位,浙江省未来工厂建设成效可见一斑。“研发+AI”“设计+AI”“生产+AI”“检测+AI”“智能物联+AI”5个板块各邀请一家未来工厂参展,展示我省人工智能的应用实践,其中两家未来工厂来自金华。

在寿仙谷大健康产品未来工厂展位上,灵芝盆栽频频引人驻足,观众满怀好奇:灵芝和AI能擦出什么火花?药食同源产品开发模型给出答案。“研发人员根据销售端的需求向模型发出指令,比如‘基于公司优势原料灵芝,研发以口服液为剂型的养心安神保健食品,要求符合相关法律法规’,模型综合古方、法律法规等信息作出响应。”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物育种创新中心负责人熊晖说。

现场还展出寿仙谷自主研发的表型设备,能够自动获取菌丝和子实体等30余种表型数据,效率比传统人工测量方法提升50倍以上,为精准育种、丰富数字化灵芝种质资源库提供坚实支撑。

目前,寿仙谷在育种、栽培、加工、药效研究等方面都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,生产效率提升26%,综合成本下降24%,产品不良率降低67%,研发周期缩短37%,并辐射带动上下游企业降本增效,为全产业链插上数智化“翅膀”。

8000根纱线高速编织,如果断了1根,会产生什么影响?“工人没及时发现,传统经编机一直运转,等布织好了再检验,会造成批量产品瑕疵、原料浪费。”在真爱新质毛毯未来工厂展位上,技术产品经理刘雷强向观众介绍机智的“AI质检员”——AI经编断纱检测模型。他说,每一台经编机都安装了24个摄像头,只要纱线断了,“AI质检员”立即叫停机器并发出故障信号,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具体断纱位置,提醒工人穿纱。

借助中国电信“5G+工业PON”专网技术,浙江真爱毯业科技有限公司构建了物联网平台,实现50余万个数据点位秒级采集。“AI质检员”每天处理4000万张高清图片,边织边检,检测精度达99%,漏检率下降90%,实现“织布万米无瑕疵”。日前,“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治理的毛毯纺织全链智造”项目脱颖而出,获2025数据要素赋能新型工业化大赛决赛一等奖。

近年来,面对制造业智能化浪潮,我市着力开展“轻量级改造—数字化车间—智能工厂—未来工厂”金字塔式新智造主体培育计划,目前共有省未来工厂10家、省未来工厂试点企业11家,涉及智能家居、文创、纺织服装、电子元器件、中药历史经典产业等领域,发挥行业标杆示范引领作用,纵深推进制造业智能化、绿色化、融合化发展。

自去年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以来,我市加速推进电动工具、磁性材料、服装3个行业数字化转型,遴选一批数字化服务商。义乌市弘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,已和30余家试点企业签约,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。

本届大会期间,弘兆软件展出深耕服装行业19年的技术成果。“我们通过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,自主研发‘弘兆智衣工业互联网平台’,深度融合服装行业中小企业研、产、供、销、服各产业环节,实现上下游供应商、合作伙伴、产销服务商整体化、一体化协作,去年在第十三届中国金点工业设计奖大赛上,获工业互联网平台类赛道一等奖。”弘兆软件副总经理何世勇说。

服装是我市传统特色产业,无缝织造、绗缝产量分别占全国70%、60%。针对产量和工资手工记账、订单生产进度难以跟踪、各部门台账不流通等痛点难点,弘兆软件开发服装智造协同平台无缝版、有缝版、袜业版等系统,提供生产全流程智能化技术支持。

弘兆软件以服装行业为基点,还推出一系列数字化产品,覆盖布业织造、布业复合、染整、拉链等,目前已为5000余家企业提供工业数字化一站式解决方案。参展首日,弘兆软件工作人员便和杭州一家服装企业相关负责人互留联系方式,约定相聚义乌、共商合作。

点“数”成金,大有可为。近年来,我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,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已成为核心与关键驱动力。今年前三季度,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156.7亿元,同比增长2.7%;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184.3亿元,同比增长17.3%。

11月8日,在数字经济产业合作大会上,18个数字经济领域重点合作项目上台签约,其中包含金华两个项目。

婺城区政府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合作,签约人工智能AIPC信创生产基地项目,涉及投资25亿元,建设基于纯国产芯片及配件的信创AIPC生产基地,研发并生产“金华造”信创电脑、AIPC及行业应用一体机等全系列信创算力产品。项目建成后,预计年产6万—10万台设备,并带动上下游人工智能企业集聚,构建覆盖产品设计、原材料采购、整机生产、认证测试、订单管理、仓储物流等的完整产业链。

“项目落地金华,可谓天时地利人和。”科大讯飞金华全资子公司金讯未来总经理吴限舒畅说。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,制定政策支持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,着力构建全市算力“一张网”,为产业发展提供要素保障。同时,金华高校资源丰富,有利于推进产学研合作。展望未来,吴限舒畅信心满满:“政企同心,必能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,合力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集群。”

此外,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广西欣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合作,签约光耦/IC、红外&雷达传感器芯片封测基地项目,总投资10.68亿元。

数字浪潮奔涌向前,产业发展擘画新篇。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,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,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,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。今年前三季度,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上企业实现营收121.4亿元,力争到2027年达到300亿元,到2030年达到500亿元,为推动“两新”深度融合、构建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浙中板块贡献力量。